健康快报网

首页 > 医学 > 疾病百科  >  大病初愈怎么调养?中医如何调理大病初愈[图]

大病初愈怎么调养?中医如何调理大病初愈[图]

06-23 生病 养生 手术 饮食 我要评论

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,所以平时生病也是很常见的,但是生病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可能身体是非常虚弱的,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理,有人说中医调理会更快,而且副作用小,那大病初愈怎么调养?中医如何调理大病初愈

大病初愈怎么调养?中医如何调理大病初愈(1)

1、病后中医调理好吗

有不少民众在大病一场之后,身体会非常虚弱,若是不加以调养,往往会很难复原;除了多吃些营养的食物之外,中医对于病后初愈就能帮上大忙。中医师指出,病后调养会针对不同病况开给中药内服,平常再加强穴位按摩,可使身体较快恢复元气。

五劳七伤六极恐导致过劳死

现代人工作繁忙,压力大,积劳成疾的现象很常见,甚至偶有过劳死的病例发生。中医表示,有不少民众在大病一场之后,经常会有所谓五劳七伤六极的现象;门诊中,就有人因为肠胃道手术后,经常腹痛腹泻,肠胃消化不好,脸色苍白没有血色,就类似六极中的肉极。

肠胃虚弱调体质常用人参、西洋参、伏苓、白术、甘草、黄耆

对于肠胃道手术后的调养,中医会加强脾胃功能,而且要少量多餐,尽量要吃好消化的食物,以及不要吃寒凉的食物,至于五脏虚损要调体质,并且是以内服药为主,较少用到针灸,而会用艾草灸;而肠胃虚弱属于偏脾劳证型,内服药会开给人参、西洋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、黄耆之类。

养生保健常按摩穴位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

除了内服中药之外,大病初愈也可以按摩穴位来保养;医师建议,由于平常工作太忙、太劳累,也容易老化比较快,或是大病之后都可能发生五劳七伤六极的问题,民众应该要注意养生保健,平常可按摩穴位,常用穴位有肚脐附近的关元、气海,以及足三里(外膝眼下四横指处)与三阴交(足内踝尖上三寸)。

2、养生十忌

1.忌早起科头。“科头”即不戴帽子。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,这时的阳气像树苗,虽然生长势头很旺,却十分柔弱,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。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,所以从人体来讲,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,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,很容易让寒邪入脑,造成疾病。

2.忌阴室贪凉。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,必须阳气旺盛,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。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,就会阴气较重,气温较低,寒邪容易侵袭体表,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。当然,现代人居住楼房,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,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,保持房间温度。

3.忌湿地久坐。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,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,皮肤又不透水,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?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,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,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,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,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。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。

4.忌冷着汗衣。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,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,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,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,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。因此,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,并更换干燥衣物。

5.忌热着晒衣。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,不宜立刻上身。这可能有些夸张了,衣服晒得干爽以后,即使还有一定热度,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。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,可能就要适当注意,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。

6.忌汗出扇风。这个也要灵活看待,如果是三伏天,身体时刻都有汗,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。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,因运动而出汗时,不要贪凉而扇风,或立刻喝冷饮。扇风虽然很惬意,但风为诸邪之首,带着寒邪或湿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。

7.忌灯烛照睡。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,这也不好。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,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,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,容易造成神魂不安,影响睡眠质量。

8.忌子时房事。一天之中,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,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(23:00~1:00)。这时阳气刚刚发芽,非常娇气,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,会使这点稚阳熄灭,第二天的阳气就不会充足,易生疲倦。

9.忌夏月凉水抹席,冬月热火烘衣。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,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,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,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。夏天不要贪凉,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,容易导致出汗不足,气机不能充分打开;冬天也不能贪热,把暖气开得过热,容易导致出汗太多,精气外泄。

10.忌久观场演剧。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。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,不能过分沉迷于此,因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,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,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。中医认为,心是“君主之官”,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,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,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。所以娱乐要适度,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。

    分享:

    微信

    发表评论